-
5,000
German companies are operating in China
-
1.1 million
jobs in China are directly supported by German companies
-
246 bn. EUR
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in 2024
面向中国
公平竞争环境
现状
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、激烈的竞争、价格压力,以及经济增长乏力,加剧德国企业对不平等待遇和不公平竞争问题的担忧。
我们的立场
德国企业愿意参与竞争。然而,只有在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下,德国企业才能充分发挥其高质量、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潜力。因此,我们倡导建立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,使中德企业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角逐。
平等待遇
现状
“购买国货”的政策已经成为在中国经营的德国企业面临的主要监管和市场挑战。此外,本土企业享受的优惠待遇也是他们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。
我们的立场
我们主张落实平等待遇政策,尤其是在公共采购领域,并通过与各级中国政府对话,确保对德国企业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采取“零容忍”态度。
法律确定性与透明度
现状
法律不确定性是德国企业在华经营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,例如,各类法律中的模糊条款。尤其是在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层面,企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。
我们的立场
我们主张在中国政策中采用明确的措辞,并给出具体定义,更加清晰地传达实际要求,同时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合规指导。
知识产权保护
现状
三分之二的在华德国企业面临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,尤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增多、企业及商业机密泄露,以及法院诉讼程序漫长且充满挑战等问题。
我们的立场
我们观察到,针对外资企业的侵权不当指控有所增加。为了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,我们主张加强知识产权执法,加大对侵权者和恶意指控者的打击力度,并减少在法院起诉侵权案件的阻碍。
网络安全透明度
现状
中国的网络与数据安全法规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企业关注的问题,尤其在跨境数据传输合规方面,面临诸多挑战。
我们的立场
为提升跨境数据传输的透明度与确定性,我们主张明确界定各行业“重要数据”的定义,并加强与中央及地方主管部门的对话与沟通。
创新壁垒
现状
面对日益激烈的本土竞争,在华德国企业正加大研发和创新活动的本地化程度。然而,不平等的市场准入仍然是当前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。
我们的立场
我们主张为德国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渠道,以获取本地融资资源和创新项目支持。从而助力其更好地推进本地化,并拓展在中国的研发和创新活动。
隐性市场准入壁垒
现状
尽管中国在市场开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,但在正式法规之外,非正式壁垒依然存在,例如产品许可的口头拒绝、涉及地方保护主义的非公开文件,以及获取许可证的种种困难。
我们的立场
我们敦促中国政府确保中央市场准入政策在地方得到有效执行,并就这些问题对地方官员开展培训。
政策执行
现状
德国企业期望中国的政策举措能够带来更实际的影响。虽然企业认可中国在减碳和绿色转型方面的努力,但在放宽跨境数据传输限制、促进民营经济、确保平等参与公共采购等方面,力度仍显不足。
我们的立场
我们鼓励中国政府不仅要完善这些领域的政策框架,还要在地方层面更深入地推进这些政策落地,并为地方政府的执行提供更多支持。
面向德国
深入理解中国
现状
在华德国企业发现,德国/欧盟对中国日趋消极的看法给其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,尤其在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,更加全面、深入地了解中国变得愈发重要。
我们的立场
我们推动德国加强对中国更细致的理解,并在经济、政治和社会领域投入更多资源,培养中国相关的专业知识,以更好助力德国企业在华业务的开展。
平衡的双边关系
现状
在华德国企业希望德国政府更加重视中国的合作伙伴角色。尽管系统性差异日益显著,中国仍将是未来几年全球关键的增长市场和创新驱动者。
我们的立场
德国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对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。因此,我们呼吁建立更加平衡的中德关系,突出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的角色。我们建议设立更多常态化的经济交流机制,以支持在华德国企业的发展。